溶血主要是母婴间血型不合而产生同族血型免疫反应的遗传性疾病胎儿由父母新方面遗传来的显性抗原恰为母亲所缺少,此抗原侵入母体,产生免疫抗体通过胎盘绒毛膜进入胎儿血循环与胎儿红细胞凝集、使之破坏而出现溶血,引起贫血水肿、肝脾肿大和生后短时间内出现进行性重度黄疸,甚至发生胆红素脑病。 当胎儿由父方遗传所得的血型抗原与母亲不同时,进入母体后即会刺激母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红细胞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导致溶血。

什么是ABO溶血
ABO溶血是指ABO血型系统发生的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
ABO溶血主要发生在母亲为O型而胎儿为A型或B型,是新生儿溶血病一种。胎儿红细胞所具有的血型抗原恰为母亲所缺少时,胎儿红细胞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循环,可使母体产生对胎儿红细胞抗原相应的抗体,或母体因其他原因体内存在同种抗体,此抗体(IgG)又经胎盘循环进入胎儿循环,作用于胎儿红细胞使其致敏并导致溶血,这即是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的机制。ABO溶血的症状与溶血轻重有关,可表现为贫血、黄疸,胎儿水肿。ABO不相容导致的重度溶血常见于新生儿,很少见于胎儿。
应在妊娠早期进行红细胞抗体及ABO抗体、抗h(D)抗体的筛查。如果母体筛查出同种抗体,根据抗体类别(IgG、IgM),抗体滴度和胎儿红细胞有无相应抗原来评估其引起有临床意义的溶血的可能性。
本内容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血液科 副主任医师 惠吴函审核
ABO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存在的凝集原A与凝集原B的情况而将血液分为4型:凡红细胞只含A凝集原的,即称A型;如存在B凝集原的,称为B型;若A与B两种凝集原都有的称为AB型;这两种凝集原都没有的,则称为O型。 在进行输血时为了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需要进行交叉配血实验,将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混合为主侧,将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混合为次侧。若两侧均不凝集可输血;若主侧发生凝集应禁止输血;若主侧不凝集,次测凝集,必要时可少量、慢速输血。
正反定型与交叉输血反应类似:正定型(细胞定型),即用抗体特异性的试剂血清检查红细胞的抗原;反定型(血清定型),即用已知血型的试剂红细胞检查血清中的抗体。
类B抗原是指由于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其代谢产物可使红细胞上获得类似B抗原的物质,并与抗B试剂出现凝集反应。类B抗原的产生可引起溶血反应。
